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专题报道 最新资讯 视频中心

未来将有更多“合肥造”机器人

TIME:2019/11/28 13:59:08   click: 3251 次
内容近年来,无论是尚处于实验室阶段的创意设计,还是已经被用于生活、生产的“铁臂”能手,机器人与我们的生活正在变得愈发密切。而在“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合肥,一方面,大量的机器人在这里“工作”,搬运、焊接甚
至为病人做手术;另一方面,随着合肥机器人产业被列入国家试点,两个重点机器人项目落户合肥,未来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将在这里“诞生”。焊接、搬运、封箱、贴标样样拿手“这里说的机器人,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一定要是人的造型。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具有识别功能的智能装备。”合肥市经信委装备工业处处长韩临曦说。从“体能”上看,机器人是“汉子”,可以搬运重物、焊接切割;从“智能”上看,它们能给笔记本电脑拧螺丝,精准地识别、取件、摆放。韩临曦介绍,最基础的码垛机器人主要用于袋装、箱体等重物的搬运,“它的存在不仅仅是省力 
     有时候仓库盖得特别高大或者是一些危险品,人工搬运是不现实的,而码垛机器人却可以轻松完成。”韩临曦介绍,合肥本地一家名为优旺特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就为一家铸造企业设计了一套物流程序,用码垛机器人替代,节省了1000人的人工成本。
   在位于合肥经开区天都路上的晶弘电器公司内,高端型号冰箱的配套生产线上,25个机械手将压制好的冰箱U壳取走。据介绍,这条生产线上需要6名工人,一年的工资加起来40万元。虽然机器人和机械手的一次性投入要60万元,但每年维护费用每台只需几千元,远远低于6名工人的用工成本。晶弘将这种模式迅速推广至各道工序,例如注塑、挤板、发泡生产等,直至最终的套箱、封箱、贴标签。
        而相比于家电行业,汽车制造业对机器人和机械手的需求更大。在江淮汽车、奇瑞汽车的车间,大量工业机器人被使用,参与焊接、搬运等若干环节。
    两个重点机器人项目落户合肥。
    事实上,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的运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对机器人的需求量会增加,机器人代替人工,前景被看好。

  在合肥经开区,汽车、电子、日用化工、食品加工等行业已形成较成熟的产业集群,这使得经开区发展机器人产业具备广阔的市场空间。今年1月,年产万台智能机器人项目落户经开区,将生产各类机器人和自动化产品,为联想、富士康、广达、仁宝等多家笔记本电脑制造企业提供自动化和多种智能设备。“这家企业生产出来的机器人,主要是为了‘合肥造’的联想笔记本电脑当帮手,它可以完成精细的拧螺丝工作,帮助笔记本组装。”韩临曦介绍。
   时间再往前推进1个月,2013年12月,合肥首个智能机器人制造项目在新站区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20亿元,共分三期建设。一期为泛半导体工业机器人项目,建设年产300台洁净传输、装配、检测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二、三期分别建设服务机器人和关键零部件。

大量机器人将实现“合肥造”

    2013年10月,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正式批复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实施方案,合肥机器人产业被列入国家试点。这意味着,未来机器人产业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合肥造”。江淮晨报、江淮网记者了解到,合肥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将重点突破核心技术,形成机器人技术创新体系。从2013年起,合肥机器人产业项目发展主要集中在机器人研发产业化、机器人应用推广和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上。目前,合肥欣奕华、合肥优旺特自动化等企业已经开发面向电子、智能电网等行业发展需求的工业机器人。


“国家批准安徽省新型显示产业和机器人产业试点,对于合肥来说是个很好的机遇,不仅每年国家会给予3亿元的资金支持,省市也会有配套扶持政策和资金。”合肥市发改委相关人士认为,围绕这一国家级的“金字招牌”,机器人产业还可与其他产业合作,以应用带动发展。


“合肥市今年将会继续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在发展条件成熟的县区创建专业园区或基地,实现产业的集聚发展和错位发展。”上述人士表示,到2015年全市有望培育3~5家产值超50亿元的领军企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