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专题报道 最新资讯 视频中心

富士康4.6万名工人将被机器人取代,只为迎合工业4.0?

TIME:2016/9/1 15:39:51   click: 2361 次
内容 在传出富士康要“跑”之后,富士康用机器人取代江苏昆山工厂6万名工人的消息,让人类为之恐慌。
 
虽然郭台铭允诺不裁员,“鸿海在中国的百万员工未来不会减少”,但其发言传递的多种信号可没有这么温情:
 
面对机器人崛起,郭台铭称将协助基层劳工转型,升级为技术工——如果普工转型不成功呢?
 
在出席中国贵阳数博会开幕式时,郭台铭引用英国牛津大学分析,称未来20年内,人类的工作将有47%,会被机器取代,而中国有许多农民工势必要转业升级,就需要有配套措施。
 
郭台铭还指出,现在已有部分厂房采取关灯生产,成为无人工厂,——不用发工资,不用担心机器人出现心理问题,效率又更高,富士康真能拒绝这种诱惑?
 
人和机器人抢工作大战打响
 
如果没记错,前段时间有传言称,富士康正酝酿30万机器人取代人工工作。
 
鸿海自有品牌端看“Foxbot”的幕后操刀者、鸿超准自动化机器人事业处负责人、鸿富锦精密工业副总经理戴家鹏透露,鸿海的机器人生产中心──山西晋城厂,已成为中国最大机器人制造基地,甚至比欧洲大厂艾波比的上海厂规模还大,一年有至少上万台机器人的产出量。
                                               
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工作抢夺大战已经开始,富士康并不是挥起屠刀第一人。
 
以江苏昆山为例,其是中国电子产品制造中心之一,昆山政府调查发现,多达600家企业已经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引入机器工人。昆山共有4800家台湾企业,占其GDP的60%以上。如果自动化计划进展顺利,可能迫使250万人失业。
 
30万VS250万,舆论压力能迫使富士康承诺明年不裁员,但谁又能保证后年不裁员、大后年不裁员?
 
工业4.0锐不可当
 
从当事者和政府的角度来衡量机器人取代人,绝对不是好事,下岗就意味着巨大的社会包袱和随时可能爆发的社会矛盾,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时,工作更不好找。
 
但对富士康来说,这条战略是绝对正确的,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用工荒逐渐到来,用机器人无疑会节省大量的人工成本和管理成本,还能顺便摘掉“血汗工厂”的帽子。
 
即使富士康不这么做,未来也会有其他公司这样做,背后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
                                         
“中国制造2015”十大重点领域
 
这个趋势叫工业4.0,这是德国的叫法,美国叫工业互联网,中国工信部称之为两化融合(信息化、工业化),物联网脑残粉叫万物互联,此外,中国还提出了自己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
 
围绕工业4.0,包括智能定制化生产、智能产品、生产服务化、云工厂等,落点都是提升效率,解放人类,这可类比历史上的机械革命、电气革命以及自动化革命。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近日就接连发布两份有关工业4.0的报告,预测在未来5-10年间,工业4.0将彻底变革产品和生产系统的设计、制造、运营和服务流程,零部件、机器人和人员之间的互联互通性将日益将强,由此生产系统的速度和效率分别能提升30%和25%,进而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发展,并改进劳动力就业格局,最终改变公司乃至国家之间的竞争格局。
 
报告乐观预测,未来5到10年,工业4.0将给中国带来4-6万亿的生产效率的提升。
 
报告以德国制造业为研究对象,提出至少有四个方面可以从工业4.0中获益:
 
生产率:在未来5-10年,越来越多的公司将采用工业4.0技术。德国制造业产值将提升900亿至1500亿欧元。按除原料成本以外的加工成本计算,生产率将提升15-25%。即使加上原料成本,整体生产率也将提升5-8个百分点。
 
收入增长:预计工业4.0每年将给德国企业带来300亿欧元的新增收入,相当于德国GDP的1%。
 
就业:预计未来十年工业4.0将带动德国就业人数提高6%,尤其是在机械工程领域,雇佣需求提升的幅度将达到10%左右。
 
投资:预计德国大规模采用工业4.0将在未来10年带动2500亿欧元的投资(相当于制造商收入的1%-1.5%)。
 
                          
中国政府显然意识到了其中蕴藏的巨大机遇,事实上,中国传统的依靠相对廉价的劳动力支撑中国制造业的老路正越来越走不通,一方面是机器自动化的冲击,一方面是人口红利的消退。
 
联合国开发署在今年4月发布的《亚太区域人类发展报告》中,就特意提到,2015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15-64)已经达到峰值,此后将持续减少。
 
类似的情况早已在日本身上发生,经济学人人文经济学会特约研究员徐骋认为,人口老龄化才是日本的衰退魔咒,这导致日本错失1991-2000年黄金发展十年,同期,美国和欧洲都在经历一场由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高速增长期,美国GDP增长38.7%,欧洲15国GDP增长22.7%,日本却仅获9.6%的增长;美国每年平均增长3.7%,而日本却只有1%左右。
 
要避免这种悲剧重演,工业4.0将是中国制造必须抓住的救命稻草。
 
机器人将人贬低为体力劳动者?
 
工业4.0将整体提升就业,但制造业要转型,必然经历一个先死后生的痛苦过程,一些人下岗分流将不可避免。
 
这难道就意味着机器人就是我们的敌人了?机器人正快速学习大量曾经是人类专属的技能——从理解自然语言到诊断疾病、再到驾驶汽车。这些技术高超的机器将出现在全球各个经济体中,他们将用自动化取代人工,让很多人失业。
 
机器人甚至可能向人类挥起屠刀,特斯拉马斯克已经不止一次发出警告,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使未来的机器人能够自主决定屠杀人类,就像我们删除邮件一样简单,其还预测,机器人灭绝人类,最多将在10年发生。
 
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也对人工智能吹响警钟,称自己“不理解为什么有的人不担心”超级智能机器的出现。
 
麻省理工首席研究科学家安德鲁?麦克菲曲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其表示,如果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就是把人类贬低为只不过是体力劳动者,这未免太小瞧我们这个物种了。
 
首先,机器人对非劳动者,例如老人、小孩来说,带来的更多是技术进步的福利,机器人可以密切监控他们的身心情况,帮助他们学习,为其诊断疾病。
 
对劳动者来说,机器人也并非完全意义上的敌人,某些工作在不管多远的未来都无法实现100%的自动化,比如教学生如何做人;而一些工作的被替代,另一些工作就业机会却在增多,波士顿咨询公司认为工业4.0,这些行业就业将增加:
 
研发和人机界面设计、物流、销售和服务、IT和销售整合、机器人和自动化、研发设计和装配。而行政和管理、维修、质检、生产等工种吸收就业的人数将减少。
 
                      
此外,机器人将帮助人类从低薪、危险、重复枯燥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我们能用同样的钱(乃至免费——按照如今的趋势),以更高的质量做更多我们喜欢的事情。即技术让我们得以费少得多的力气创造多得多的价值。
 

总之,新一轮工业革命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生产效率将被大幅提高,这是事实,也是大势所趋,对这种形势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但同样可以预见,由此产生的阵痛将会十分强烈,甚至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如果我们以保护弱者的方式予以阻挡,我们应该感到羞愧。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们遭遇到的真正的敌人,将会是自己。         


 深圳优旺特科技有限公司转自:http://www.robot-china.com/news/201609/01/35468.html